【醫宗金鑑 刪補名醫方論 卷五 備急丸 14】
治寒氣冷食,稽留胃中,心腹滿痛,大便不通者。
大黃 二兩 乾薑 二兩 巴豆 去皮,研如脂,一兩。
先搗大黃、乾薑為末,納巴豆合搗千杵,和蜜丸,如豆大,藏密器中,勿泄氣,候用。
每服三、四丸,暖水或酒下。
《金匱》主中噁心腹脹滿,猝痛如錐刺,氣急口噤如猝死者,捧頭起,灌令下咽,須臾當瘥,不瘥更與三丸,當腹中鳴,即吐利便瘥。
若口噤者,須化開,從鼻孔用葦管吹入,自下於咽。
〔集註〕:
柯琴曰:大便不通,當分陽結陰結。
陽結有承氣,更衣之劑,陰結又製備急、白散之方。
金匱用此治中惡,當知寒邪猝中者宜之,若用於溫暑熱邪,速其死矣。
是方允為陰結者立,乾薑散中焦寒邪,巴豆逐腸胃冷積,大黃通地道,又能解巴豆毒,是有制之師也。
然白散治寒結在胸,故用桔梗佐巴豆,用吐下兩解法。
此則治寒結腸胃,故用大黃佐薑、巴,以直攻其寒。
世徒知有溫補之法,而不知有溫下之法,所以但講寒虛,不議及寒實也。
〔按〕:
世人之情,惟知畏貧,不知畏禍,因其貧遺有禍。
病人之情亦多如是,惟知畏虛,不知畏病,因其虛忘其病。
殊不知虛猶貧也,病猶禍也。
虛而有病,猶夫貧者有禍也,去其禍而但貧,猶可安也。
實而有病,猶夫富者有禍也,不去其禍,而其富未可保也。
最可笑者,近世之醫臨診病家,外飭小心,中存不決。
且諉言虛不可攻,縱使病去,正氣難復。
病人畏懼,自然樂從,受病淺者幸而自癒,設不癒者,另延醫至。
詎病者先意難入,攻病之藥尚未入口,眾議咻咻,致明通之士,拂袖而去,坐而待斃,終不悟為庸工之所誤也。
醫者久擅其術,初心原為自全,恬不知恥,久之亦竟以為養病為能,攻病為拙,而舉世之病者,皆昧昧於治病也。
嘗考孫思邈以仲景麻黃、桂、杏、甘草之還魂湯,治猝中昏冒,口噤握固;李杲以仲景巴豆、大黃、乾薑之備急丸,治猝中暴死,腹痛滿閉,下咽立效。
豈二人不知虛實耶?
柯琴曰:備急丸治寒結腸胃,白散治寒結在胸。
於此又可知還魂湯治寒結在胸之表,以散無形之邪氣也;白散治寒結在胸之裡,以攻有形之痰飲也;備急丸治寒結在腸胃,以攻不化之糟粕也。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www2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