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標題:
【景岳全書-卷之五道集脈神章中通一子脈義獨論六】
[打印本頁]
作者:
我本善良
時間:
2012-9-2 19:29
標題:
【景岳全書-卷之五道集脈神章中通一子脈義獨論六】
【
景岳全書-卷之五道集脈神章中通一子脈義獨論六
】
脈義之見於諸家者,六經有序也,臟象有位也,三部九候有則也,昭然若此,非不既詳且備矣。
及臨證用之,則猶如望洋,莫測其孰為要津,孰為彼岸,予於初年,亦嘗為此所迷者蓋屢屢矣。
今而熟察其故,乃知臨岐忘羊,患在不得其獨耳。
茲姑以部位言之,則無不曰心肝腎居左之三部,肺脾命居右之三部,而按部以索臟,按臟以索病,咸謂病無遁情矣。
故索部位者,審之寸,則似乎病在心肺也;審之關,則似乎病在肝脾也;審之尺,又似乎病在兩腎也。
既無無脈之部,又無無病之脈,而病果安在哉?
孰是孰非,此難言也。
再察其病情,則有如頭痛者,一證耳,病本在上,兩寸其應也。
若以經臟言之,則少陽,陽明之痛,不應在兩關乎?
太陽之痛,不應在左尺乎?
上下無分,此難言也。
又如淋遺,一證耳,病本在下,尺中所主也。
若氣有不攝,病在右寸矣;神有不固,病在左寸矣,源流無辨,此難言也。
諸如此類,百病皆然,使必欲以部位言,則上下相關,有不可泥也。
使必欲以經臟言,則承制相移,有不可執也。
言難盡意,繪難盡神,無弗然矣。
是可見諸家之所臚列者,亦不過描摸影響,言此失彼,而十不得一,第覺其愈多愈繁,愈繁愈失,而迷津愈甚矣。
故善為脈者,貴在察神,不在察形。
察形者,形千形萬,不得其要;察神者,惟一惟精,獨見其真也。
獨之為義,有部位之獨也,有臟氣之獨者,有脈體之獨也。
部位之獨者,謂諸部無恙,惟此稍乖,乖處藏奸,此其獨也。
臟氣之獨者,不得以部位為拘也,如諸見洪者,皆是心脈,諸見弦者,皆是肝脈,肺之浮,脾之緩,腎之石;五臟之中,各有五脈,五脈互見,獨乖者病,乖而強者,即本臟之有餘;乖而弱者,即本臟之不足,此臟氣之獨也。
脈體之獨者,如經所云獨小者病,獨大者病,獨疾者病,獨遲者病,獨熱者病,獨寒者病,獨陷下者病,此脈體之獨也。
總此三者,獨義見矣。
夫既謂之獨,何以有三?
而不知三者之獨,亦總歸於獨小,獨大,獨疾,獨遲之類,但得其一,而即見病之本矣。
故經曰:得一之精,以知死生。
又曰: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,不知其要,則流散無窮。
正此之謂也。
雖然,然獨不易言也,亦不難言也。
獨之為德,為群疑之主也,為萬象之源也。
其體至圓,其用至活也。
欲得之者,猶縱目於泰山之頂,則顯者顯,隱者隱,固若易中有難也;猶認鍼於滄海之中,則左之左,右之右,還覺難中有易也。
然不有無岐之目,無二之心,誠不足以因彼之獨,而成我之獨也。
故曰獨不難知也,而惟恐知獨者之難其人也。
獨自有真也,而又恐偽辯者假借以文其僻也。
真獨者,兼善成於獨善;偽獨者,毒己由於獨人。
獨之與毒,音雖若同,而利害則天淵矣。
故並及之,以識防於此。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www2.wsky.ink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