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張氏醫通 卷八 七竅門上 目赤304】
目赤有三。
一曰風助火鬱於上。
二曰火盛。
三曰燥邪傷肝。
戴復庵云:赤眼有三。
有氣毒。
有熱壅。
有時眼。
無非血壅肝經所致。
屬表者。
羌活勝風湯。
屬裡者。
瀉肝散等藥。
赤久生翳膜者。
春雪膏、蕤仁膏選用。
並用碧雲散吹鼻。
目赤腫。
足寒者,必用時時溫洗其足。
並詳赤脈處屬何經治之。
王節齋雲。
眼赤腫痛。
古方用藥。
內外不同。
在內湯散。
用苦寒辛涼之藥以瀉火。
在外點洗。
用辛熱辛涼之藥以散邪,故點藥莫要於冰片,而冰片大辛大熱。
因其性辛甚,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熱氣。
世俗不知冰片為劫藥。
誤認為寒。
常用點藥。
遂致積熱入目。
昏暗障翳。
又不知忌寒涼而妄將寒涼冷藥挹洗。
常致昏暗者。
比比皆是。
赤眼腫痛。
脾虛不能飲食。
肝脈盛。
脾脈弱。
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。
暖藥暖脾則肝益甚。
惟於平和藥中。
倍加肉桂殺肝而益脾。
一舉兩得。
經云:木得桂而枯。
更以芍藥製之。
散熱存陰之捷法也。
人乳點眼。
久病昏暗極效。
以乳與血液同源。
目得血而能視也。
凡赤而腫痛者,當散濕熱。
赤而乾痛者,當散火毒。
赤而多淚者,當散風邪。
赤而不痛者,當利小便。
先左赤而傳右者,為風熱挾火。
散風為主。
勿兼涼藥。
涼能鬱火也。
先右赤而傳左者。
痰濕挾熱。
瀉火藥中,必兼風藥。
風能勝濕也。
凡赤甚腫痛。
於上睥開出惡血,則不傷珠。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www2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