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文學●四六文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楊籍富    時間: 2012-12-1 23:22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文學●四六文】

中華百科全書●文學●四六文

 

四六,為文體之一種,以四字與六字之偶句組成,別於散文而言,亦稱駢文。

 

古代之文,頗多偶句,蓋取其屬辭比事,協音成韻,易於諷誦。

 

洎南北朝,專尚駢儷,遂稱用偶句者為駢文。

 

文心雕龍章句:「筆句無常,而字有條數,四字密而不促,六字格而非緩,或變之以三五,蓋用機之權節也。」

 

是駢文並不局限四字、六字句也。

 

柳宗元乞巧文曾有:「駢四儷六,錦心繡口」之句,頗致贊美。

 

容齋三筆謂:「四大駢儷,屬辭比事,宜警策精切,使人讀之激昂,諷詠不厭。」

 

可知其貴在華美精警。

 

李商隱樊南甲集序云:「作二十卷,曰樊南四六。」

 

文稱四六始此。

 

宋王銍撰「四六話」,多?

 

宋人表啟文中工巧之聯,古無專論四六者,此書其權輿也。

 

李劉撰「四六標準」,以四六為專門學問,率以流麗穩貼為宗。

 

謝伋撰「四六談麈,」則以命意遣詞分工拙,所見在王銍之上。

 

王志堅編「四六法海」,謂四六文為古文之變體,猶古詩之為律詩,面貌雖殊,根源不異,此編上起魏晉,實能溯駢偶之本始。

 

清李兆洛編「駢體文鈔」,分析六朝與唐宋駢文體格不同,自有見地。

 

曾燠編「駢體正宗」,錄清初至嘉慶間名作,去取精審。

 

蓋駢文至清代而大盛,名家如林,皆能戛戛獨造。

 

阮元「文言說」謂:「…凡偶皆文也,於物兩色相偶而交錯之,乃得名為文。」

 

劉開論文云:「駢中無散,則氣壅而難疏;

 

散中無駢,則辭孤而易瘠;

 

兩者相成,不能偏廢。」

 

斯可說明散文與駢文之關係。

 

(陳起鳳)

 
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89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www2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