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農學●農田水利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楊籍富    時間: 2012-12-21 08:06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農學●農田水利】

中華百科全書●農學●農田水利

 

五千年前,中華民族發祥於黃河上游,逐漸向東擴展,至黃河長江之間。

 

此一廣約三十萬平方公里之廣大平原,成為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農業之基礎。

 

水利事業之興廢,關係農業盛衰至鉅。

 

自宋以後,兵禍頻年,水利始漸荒廢;

 

民國以來,急謀振興,仍不理想。

 

改善水利設施,對農業增產,最易收效。

 

農田水利包括灌溉、排水、防洪、防潮、放淤、洗碱、墾殖等項。

 

水利主要功效:可以擴充耕地之面積﹔可以提高耕地之等則;

 

可以增加單位面積之產量;

 

可以保證農產之安全。

 

我國年雨量,除秦嶺與長江以南在一千公釐以上外,在淮河流域僅有七百五十公釐;

 

在華北與東北平原僅有五百至七百五十公釐;

 

在黃土高原北部僅有三百至五百公釐,可稱為半乾旱區;

 

此外如河西走廊及塞外草原多在三百至一百公釐以下,可稱為乾旱區。

 

據陳正祥氏估計,我國年雨量不足五百公釐者幾達全面積百分之六十五,迫切需要農田水利之興建。

 

過去華中、華南一帶,地勢低窪;

 

在民國二十年淮河流域水災,受害田地達五百三十萬公頃,占全流域耕地面積達百分之四十;

 

長江及珠江流域,類似此種情形亦多,遭受缺乏排水與防洪工程之災害。

 

(徐昕影)

 
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8190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www2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